123  

 

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竹高屋「開基伯公」

台灣鄉親生活中最普遍,最親密的神明「伯公」,也是客家文史重要文物。根據客委會推動客家鄉鎮生活營造計畫統計,大湖鄉現存約有150座伯公,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位於大寮村竹高屋(台三線) 國立大湖農工側門旁的「開基伯公」,距今已有143年的歷史。

客家所稱的「伯公」就是一般俗稱的土地公,有幸行道至此,虔備簡單香燭前往參香致敬。看祂慈祥和藹的笑容,神像背後還有一面用石板做香位,相當古樸與傳統。

據當地耆老口述「竹高屋」(Jhugaowu.)的地名由來,是當時先民入墾之初,目前大湖三橋至舊糧廠之省道(台三線)兩側地區,原名為大寮,係平地人開發大湖之先驅吳姓兄弟等,為開發大湖最初建設房舍之地。

據說他們由該地西方之山谷進入,三日之間便搭好房舍,用樹木為柱,以茅草所覆之草寮,作為首次開發大湖之根據地,三日後始被高山族人發現,但對他們已無可奈何。並僱用槍手隘勇佈防不怕犧牲,進而逐漸擴大開墾之範圍,因蓋有大草寮房舍,故稱此地為大寮。其後,參加開墾之人逐漸增多,便就地取材砍竹為屋,漸漸形成聚落,因此竹高屋之名稱又取代大寮,但該地西方之小山谷仍稱大寮坑。「開基伯公」所座落的這座小山崗當地人稱它為伯公山。蘇老師

【大湖】地名的由來
 
在漢人入墾之前,大湖為泰雅族聚居及狩獵的地方,泰雅族人稱做【馬ㄡ】〈Ma-Ao〉,是指胡椒的意思,因為當時此地盛產胡椒因而得名。

據日本人伊能嘉矩於明治30年7月曾到過大湖採訪記載:當時前來水尾交易的就是﹝馬都安社﹞泰雅族人,彼稱【大湖】是否就是大湖的由來不得而知。
 
此外大南勢地區的泰雅族稱大湖為﹝巴價拉崎﹞,有人說是為了紀念一位酋長,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也有人說,泰雅語﹝巴價拉崎﹞是指有溪水環繞的意思,以大湖台地地勢來看,緣自鷂婆山西降至八寮灣山,再偏經七寮崠後,尾陵擴展而成為台地,突然延伸到大湖溪中,除東北面外,四周都被溪水環繞。即符合泰雅語﹝巴價拉崎﹞的意思。但似乎與大湖沒有關聯。
 
直到咸豐六年﹝1855﹞銅鑼新雞隆庄人吳立傳,到本鄉西邊山區打獵受困,其姪吳定新聞訊趕到,無意間發現此地四面環山,中間成一個盆地,遍地茅花﹝老一輩的人說的茅園坪也就是指大湖﹞,隨風飄來如湖水拍浪,而取名為:大湖。咸豐11年新雞隆人組成:金合成墾號亦將此地命名為大湖,光緒15年在苗栗設制時訂為﹝大湖庄﹞,日據時代設﹝大湖郡﹞,民國初期設﹝大湖區署﹞當時的行政轄區還包括:現在的獅潭、泰安、卓蘭等四個鄉鎮。大湖之名即此底定延用至今。

【傳說篇】
苗栗縣大湖鄉有一個地方名叫「龜山」,當地人稱為「龜山仔」。那是一座像烏龜的小山,由苗栗公館往卓蘭的方向,行經大湖外環道時,從大湖二橋向左前方望去,烏龜頭頂上蓋了一座莊嚴宏偉的法寶寺。烏龜的身體就是四寮坪一帶向後延伸。

相傳在清朝以前那隻烏龜是活活的,牠保護著住在「竹高屋」一帶開墾的吳姓家族,當時住在竹高屋的吳姓客家人有兩支,一為「崁頂吳屋」另一為「崁下吳屋」。因為受到烏龜的保護,尤其是「崁下吳屋」,人丁興旺、地利人和,開墾事業無往不利,在大湖地區的開墾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一路將住在現在繁華區大湖台地上的原住民全都趕到山地保留區去了。

吳家族人僱工開墾,興建製樟廠,將樟木砍下來提煉樟腦油,叫「焗腦」。大湖地區從水頭寮至汶水一帶共有十座樟腦寮,初民開墾時有四座,頭寮是第一座,四寮坪也是因為第四座樟腦寮在當地而命名。

大樹砍下之後,林地變成平地才可以耕種,原住民種「粟」,因應人口不斷增多,漢人種「稻」;稻米的經濟價值比較高。耕種水稻需要很多水,荒地要變成良田,引水灌溉不可缺少。竹高屋地區缺水,早期開鑿溝渠、挖掘水圳全靠人力,一鋤一鏟一畚箕、慢慢地挖。沿著龜山周圍開鑿,費時、費力,工資也多。經過評估後,從「龜山仔」頸部直接挖圳通過,既省時又省錢。

經吳姓族人商量後,決定以最省時又省錢的方式開始動工。奇怪的是,工人從早上挖到天黑才收工,第二天到工地去,卻怎麼也找不到曾經挖的痕跡。日復一日的挖,隔天又恢復原狀,工程毫無進展,令人百思不解,只好請地理師來勘驗。經過地理師的指點,認定工地中隱含著一股濃濃的邪氣,需要把它破解,並教導族人灑上黑狗血、再用鋸子鋸斷其命脈。從此以後工程進行十分順利,很快地就把圳道挖掘完成。聽說那隻烏龜從此以後也只剩下軀殼,不再保護吳姓族人了。

雖然烏龜死了,從竹高屋延伸到「草棟」地區,自從圳道完工後,大家都有水可以耕田,生活也因此富裕了。附近農戶組成「水甲會」,每年冬季乾旱時,大家齊心協力疏圳。農夫為了讓水路能夠暢通無阻,就把樹葉綁在牛尾巴上,然後將牛趕到水溝中行走,讓樹木的枝葉將溝中雜物清除乾淨,當地客家話叫做「 水」。現代機具進步,龜山圳早已功成身退,淹沒在荒煙漫草中。

早期台灣的山上,不管是在深山或者是在平地都有很多百年甚至千年古木,河流水量豐沛,河床寬廣,如果要從竹高屋到對岸大湖台地一帶,須於豐水期時靠竹排筏到對岸。河流經過山壁轉彎時,沖刷山壁侵蝕面,很容易形成「潭」,潭中河水深綠色,美麗極了。龜山附近也有一個很深很大的「潭」,叫做「王爺潭」。聽說吳家當時侍奉了一尊神祇-「王爺公」;很喜歡玩水,經常到潭中玩水被村民發現,該「潭」因此被稱為「王爺潭」。後來附近興建的橋也被稱為「龜山橋」或「王爺潭橋」。

如今「龜山」地形山水有變,「王爺潭」也淤積變成淺淺的小水潭了,留在當地耆老記憶中的傳說卻是這麼地鮮明有趣。有機會或假日經過大湖外環道時,對法寶寺底下那座小山可得記得多瞧上它一眼呢。
(聯合大學苗栗故事館/參考文獻:大湖鄉鄉誌)

閭山法清宗壇道法卜卦擇日舘 官網

 中國道教雜誌社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清宗壇  師娘 的頭像
    法清宗壇 師娘

    台中-閭山_法清宗壇道法卜卦命理擇日舘

    法清宗壇 師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